“海州湾之星”水上酒店及配套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
(人工增值放流)招标文件更正文件
(一)招标文件中第五章项目需求内容更正如下:
一、项目概况
******有限公司海州湾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》((连环表复〔2024〕 6006号)《“海州湾之星”水上酒店及配套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案》),按照统筹协调、依法操作的原则,以修复生态环境和养护渔业资源为目标,加强生态修复手段的技术创新与成果集成,本项目以增殖放流为主要修复措施,使周围海域海洋生物数量得到提高,渔业资源得到恢复,渔业生产保持稳定,同时为项目及邻近海域水生生物营造良好栖息环境,改善生物群落结构,修复海洋生态环境。
二、 实施目的
增殖放流就是用人工方式向海洋、江河、湖泊等公共水域放流水生生物苗种或亲体的活动。通过人工增殖放流,可以维护放流水域生物多样性,增加水域生物资源数量,改善生物种群结构,稳定渔业生产,推进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民增收。目前在我国近海生态补偿工程建设中,均采用增殖放流方式补充受损生物资源。
本方案通过人工增殖放流,可以对工程周边海域资源幼体进行补充,增加海域生物资源数量,改善生物种群结构,稳定渔业生产,服务于渔业资源保护和渔民增收。
三、实施内容
1 、编制依据
(1) 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“十四五”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农渔发〔2022〕1号)
(2) 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印发《生猪产地检疫规程》等22 个动物检疫规程的通知》(农牧发〔2023〕16 号)
(3) 《江苏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规范》(苏农规〔2019〕6 号)
(4) 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关于部分行政规范性文件予以修改、废止和重新发布的决定》(苏农规〔2025〕1号)
(5) 《连云港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细则》(连农〔2021〕58号)
(6) 《关于开展2022年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通知》(苏农办渔〔2022〕8 号)
(7) 《关于加强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监管工作的通知》(连农〔2020〕69号)
(8) ******有限公司海州湾之星水上酒店及配套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》(连环表复[2024] 6006号)
(9) “海州湾之星”水上酒店及配套项目海洋生态保护修复方案》
2、增殖放流物种选择原则
(1)“生物多样性”的原则。维护生物多样性是增殖放流的重要目的之一,通过增殖放流,人工补充生物资源,通过增加资源量,改善生物的种群结构,同时也能够维护生物的多样性。
(2)“生物安全”原则。放流种类不能为外来生物,杂交、选育品种,应遵循“哪里来哪里放”原则,实施放流,确保种质纯正,选择本地的鱼、虾、蟹等多种类的优势种或常见种,且是子一代或子二代苗种,避免跨流域、跨海区放流导致生态风险。
(3)“技术可行”原则。选择放流的种类在人工繁育技术上是可行的,放流技术成熟,且单个种类放流数量应具有一定的规模,利于形成群体优势,提高放流效果。
(4)“注重生态补偿、兼顾效益;坚持增殖与保护并重”原则。人工增殖放流在修复海洋生态功能的同时应统筹兼顾生态效益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,在生态系统中资源衰退的物种应有限选择生态群落结构中的关键种。
四、增殖放流种类筛选依据
根据《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“十四五”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》(农渔发〔2022〕1号)、《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规范》(苏农规〔2019〕6 号)等文件要求,增殖放流物种应选择当地资源量下降明显、生态效益好、经济价值高、适应能力强的本地种。结合放流经费筛选三疣梭子蟹(Portunus trituberculatus)作为本次放流物种
三疣梭子蟹(Portunus trituberculatus),十足目、梭子蟹科、梭子蟹属甲壳类动物,俗称梭子蟹、海螃蟹、门蟹、童蟹、飞蟹等,是我国最重要的一种海产经济蟹类。三疣梭子蟹栖息在近海浅海,栖息在水深10-50米的海区,在10-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;畏强光,白天多潜伏在海底,夜间则游到水层觅食;捕食凶猛、食量大、消化力强,不管是海藻,还是有坚硬外壳的螺、蚌以及鱼、虾、蟹等,它都能捕食。三疣梭子蟹属广温性水产动物,其适宜生长水温为17-30℃,最适生长水温为25-28℃,当水温低于6℃时梭子蟹进入冬眠状态。低温致死温度为-1.5℃,高温致死温度为35℃。三疣梭子蟹具广盐性,其适宜生长盐度为10-35‰,最适盐度为25-30‰。三疣梭子蟹耐干能力比较强,在气温20℃时,可露干8小时不死,2-4℃条件下可露干26小时不死。三疣梭子蟹广泛分布在沿海海域,常成群洄游,具有生殖洄游和越冬洄游的习性。
三疣梭子蟹的人工育苗、大规格苗种培育和养殖技术已经日益成熟,为三疣梭子蟹的增殖放流工作提供了苗种需求和技术保障,近年来,连云港市每年大规模放流三疣梭子蟹,三疣梭子蟹已成为连云港市放流物种备选的重要物种之一,因此选定三疣梭子蟹作为增殖放流物种。
三疣梭子蟹(Portunus trituberculatus)
根据放流苗种的繁育季节选择放流时间,优先选择在伏季休渔期;放流区域根据生物苗种习性计划放流区域,优先选择在保护区和有管理条件的区域,以减少捕捞对苗种的伤害,提高幼苗成活率。本方案计划安排水生生物殖放流放流苗种费用40万元, 2025年完成。详见下表。
表 增殖放流时间和区域
种 类 |
放流时间 |
放流地点(区域) |
备 注 |
三疣梭子蟹 |
6月 |
连云港近海海域 |
|
表 增殖放流资金预算表
放流物种 |
规格 |
经费(万元) |
参考数量 |
备注 |
三疣梭子蟹 |
2期稚蟹 |
40 |
500万只 |
恢复渔业资源,增加底栖生物丰富度,修复底栖生态环境 |
六、 增殖放流具体实施流程
根据《江苏省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规范》(苏农规〔2019〕6 号)《连云港市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细则》(连农〔2021〕58号)等文件要求,增殖放流活动需要在渔业行政主管部门领导和监督下执行,按照规定和确定的程序进行,放流的基本流程如下:
1、年度增殖放流方案备案
依据本生态补偿方案中确定的放流物种和放流数量,编制年度增殖放流方案。增殖放流方案和年度计划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渔业主管部门备案,并及时对外公开发布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。
2、放流苗种招投标
******集团相关规定开展放流苗种招标。
提供增殖放流苗种的生产单位,应当持有效《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》(生产范围应覆盖放流物种),具备设区市级以上水产原(良)种(繁育)场资质或审查合格证明。
加强苗种生产过程监督检查,严控苗种来源。组织开展苗种供应单位生产检查,重点检查放流物种亲本来源、苗种生产过程、苗种质量控制等。放流前放流苗种必须进行疫病和药残检验检疫,经检验合格取得动物检疫合格证、检验检疫合格报告后方可进行放流。
3、苗种生产过程检查和苗种检验检疫
根据江苏省农业农村厅颁布的《江苏省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工作规范》(苏农规〔2019〕6号)文件要求放流物种的亲本应来源于放流水域原产地的天然水域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或省级以上原种场保育的原种,严禁向天然水域投放选育种、外来种、杂交种、转基因种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态要求的水生生物物种。对中标的苗种供应单位开展生产规模检查,对放流种类亲本培育、苗种生产过程、苗种的种质加强过程管理和质量控制。放流苗种必须进行疫病和药残检验,经检验检疫合格后方可进行放流。
4、增殖放流实施
增殖放流前15 个工作日向渔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增殖放流的种类、数量、规格、时间和地点等事项,接受监督检查。
按照增殖放流实施方案开展增殖放流活动,做好放流过程中抽样、计数、海上放流等相关工作,同时做好放流全过程资料收集工作。
(二)本项目三疣梭子蟹2期稚蟹放流数量不少于500万只。验收标准以项目需求里的要求为准。
(三)投标人具备有关渔业主管部门颁发的苗种生产许可证(范围须包含所投标段苗种)且具备市级及以上水产原(良)种场(繁育场)资质或审查合格证明(提供证明材料)(上述证书须在有效期内,证明材料提供证书扫描件)。
注: 原招标文件中如有与本公告冲突的,以本公告为准。
******有限公司
2025年05月25日